励志故事名人故事

韩信破齐之战,韩信破魏之战

本文已影响 7.45K人 

韩信破齐之战,韩信破魏之战

韩信破齐之战,韩信破魏之战

寄语: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说的就是韩信,即使他大权在握,可是从头至尾,他从没想过带头谋反,他的一生参加过不少战役,今天分享的是韩信破齐之战,韩信破魏之战,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这段历史吧。

1.韩信破齐之战

在刘邦重振声威挽回败局的同时,韩信对自己的任务也完成得相当顺利。攻齐是他既定计划之中的事,只不过被刘邦给搅乱了,现在他又很快重组了一支新军,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韩信训练新军也很有所长,很快这支新军就可以投入使用,这时,刘邦为了监视和控制韩信,又把心腹曹参和灌婴调给了韩信,客观上,这也多少壮大了韩信的军队实力。韩信看看准备得差不多了,楚汉斗争正激烈,早一点拿下齐国对汉王刘邦显然有利。于是,于九月率军东征齐国。

齐国这时的头面人物是田横,田横本来与楚王项羽不合,只是刘邦彭城兵败后迫于项羽的威力和项羽讲和,但并非项羽的真实同盟,在楚汉之争中他并没帮过项羽的忙。但田横也不甘心投降刘邦,他宁愿自保他的割据势力,即使他要站在刘邦这一面来反楚,他也想要保持自己割据势力的独力和完整,比如说刘邦封他一个诸侯王什么的他还会考虑一下。

于是,他对韩信一直有所防备,在韩信破赵后田横就更是加强了各方面的作战准备。这一次韩信进军,他调集了二十万大军屯驻历下(今山东济南),决心与韩信顽抗到底。

正在这时,刘邦手下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谋士郦食其向刘邦自告奋勇前去劝降齐国,刘邦就采纳了这个建议。郦食其来到齐国后,对田横是恐吓加利诱。田横、田广本不是项羽的忠实盟友,对率兵前来的韩信心里更觉没有必胜的把握,也就不由的被郦食其给说动了心。

田横决心降汉,自然对韩信的汉军就放松了警惕,对郦食其他则觉得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日日与郦食其置酒高会,以为天下无忧了。

可是,田横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他不知道郦食其前来劝降并非汉王刘邦本意,只是郦食其请得刘邦同意而来,刘邦口头上答应了郦食其前来劝降,但他的心中还是愿意韩信为他把齐国用兵力彻底平定下来,以达一劳永逸之功。所以,刘邦并没有把郦食其前去齐国劝降的事通知韩信,郦食其劝降齐国之后刘邦也没有命令韩信停止对齐国用兵。

当然,对于刘邦如此的用心郦食其并不知道,而田横就更加不知道了。韩信对刘邦的想法也摸不透。当他大军压到齐边境上时才听说郦食其已经劝降了齐国,他颇感意外。一下子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进军呢不妥,别人已同意投降了,不进军吧似乎也不太对劲。最后他开始从思想上偏向于退军。

在韩信对攻打齐国正陷入打与不打的两难之中时,他身边有个叫蒯彻的谋士看出了刘邦的态度和用心,就前来向韩信献计。蒯彻是范阳人,史书上称他为蒯通,是因为要避汉武帝刘彻之讳,才将彻字改为了“通”。蒯彻其人才学很高,观人、辨势有独到的眼光,当初项梁准备攻范阳时就是他站出来,凭三寸之舌先说服范阳令,再向项梁求情,使范阳等十五城直接投降项梁,没有动刀动枪,使这十五城免遭战争劫难。现在,他又看穿了刘邦的意图,向韩信献策。后来他还向韩信献过

一次非常重要的计策,但韩信未采纳。因而韩信被刘邦所害,并牵连到他,他又凭三寸之舌打动刘邦,使自己免于一死。

蒯彻见韩信欲罢兵不攻齐国,觉得韩信此举不妥,他来对韩信说:“大将军您攻打齐国是遵汉王之命行事,而汉王又悄悄地派使者劝降齐国,并不把派人劝降齐国的事通知您,您不觉得这里面有什么不对的吗?现在,汉王也没有命令您停止进军,您如果现在放下齐国不打了,这算不算是不遵汉王之命呢?“再者说,郦食其不过是一介书生,单凭他那三寸之舌真就能说降齐国总共七十多个城池吗?这还不是全仰仗您大军压到了齐国边境上的威力,没有大将军您的大军对齐国的压力,郦食其就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大将军您率领了数万大军,经过了一年多的奋战,前前后后取得的城池总共不过五十多一点。如果您不攻下齐国,齐国七十余城的功劳就成了郦食其的了,难道您为将数年,功劳还比不上郦食其这一介儒生吗?”  

韩信听完蒯彻的谈话,甚觉有理,他也认识到刘邦在其中有花招,更觉得郦食其的功劳里有很大一半应属于他,他是郦食其劝降工作的军事后盾,可现在一切都好像与他韩信无关似的。同时,韩信也想到,齐国在郦食其的劝说之下降了汉,但仍是一个割据势力,不可能像刘邦自己的势力那样为汉尽心尽力。哪一天楚再占上风,齐难免不去降楚。他又觉得对这个势力还是彻底端下来的好。而且,现在是大军攻齐的最好时机,田横、田广正和郦食其纵酒作乐,对他韩信疏于戒备,这使韩信攻齐变得容易得多。   

韩信主意一定,立即率军渡过黄河,突然向历下的齐军发起猛烈进攻,这时齐军因齐、汉已议和而毫无准备,所以齐兵很快溃散。韩信在历下消灭了齐军主力之后立即又率军向齐都临淄扑来。田横、田广,包括郦食其也顿时被突如其来的变化吓得惊慌失措。田横、田广认为自己受了郦食其的欺骗,怒不可遏,当即将郦食其投入大油锅给烹了。然后各自率兵仓惶出逃。  

韩信又派兵分头乘胜追击败逃的齐军,各路齐军又一败再败,整个齐国很快就掌握在了韩信的手中。韩信举兵破齐是听从了蒯彻的劝谏,但这也是他能选择的最好的一个办法了。虽然韩信此举使汉背上了“出尔反尔”之名,还牺牲了一个无辜的郦食其。但毕竟对楚、汉斗争中的汉最有利。所以,汉王刘邦事后也并没有因此而责怪韩信。不过,刘邦对韩信的疑忌之心也是没有消除的。   

我们也不难看出,刘邦在其中耍了一个阴谋[]。他不对任何人说明他的意图,而让韩信、郦食其各行其事,而韩信、郦食其还只能按他的想法去做,然后按他的意图夺取了齐国。牺牲了郦食其,他还完全可以说非他本意,而把责任推给韩信,让韩信充当替罪羊。也许,这些也就是汉王刘邦的高明之处吧。韩信破齐使楚汉斗争中优势明显地倾向了刘邦这一边。现在的楚国完全失去了同盟力量,只能完全靠自己去应付势力渐长的汉军向他们发起的攻势。

还在韩信破齐之前,项羽就派军前来扰乱韩信的行动,现在,齐国被韩信所灭,齐王田广又亲自前来求救,项羽自然更加重视韩信了。他实在想不到也想不通当初帐下的执戟侍卫竟能有如此作为。项羽当即任命龙且为将,带领二十万楚军前来救齐。   

韩信带兵,多多益善。韩信虽是百胜将军,可在政治上一无是处。说汉王只能带10万兵,而自己多多益善。在汉王要求出征的时候,竟然附加条件要求封王。

韩信破齐之战,韩信破魏之战

2.韩信破魏之战

  1、战前全局形势及作战导因

楚汉二年,公元前205年8月,刘邦遭到彭城的惨败,而将后方关中布置完竣,回抵荥阳时,以西魏王豹在彭城败退时,借辞归视亲疾,而渡河即断绝河津,叛汉附楚,因此深感于后方关中,荥阳、成臬核心防线,以及河渭的运输线,都大受威胁。为解除这一重大威胁,并稳定与巩固拒楚的形势,乃即谋所以定魏之方。因此对郦食其说:“缓颊往说魏王豹,能下之,以魏地万户封生”。郦食其往说豹,豹谢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今汉王慢侮人,骂署诸侯群臣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吾不忍复见也”。郦食其回报,刘邦遂派韩信领兵击之,于是击魏之战以起。   

2、战场地理形势及双方作战方略   

战场地理形势:魏都平阳(今山西省临汾),汉都栎阳(今陕西省临潼东北70里),两国以黄河为界。自栎阳东渡河入魏地,必经临晋关(今陕西省朝邑县东黄河西岸,又名蒲津关)的重要渡口。渡临晋则可至安邑,安邑是自战国以来,河东的重镇,南有今中条山,北有稷山与汾水以为屏障。《战国策》云:“秦有安邑,则韩必无上党,三晋之祸,盖始于失河外,而成于亡安邑”,《方舆纪要》说:“州面石门而背鸣条,外控底柱之险,内擅盐池之利,河东奥区也”。由二书所言,可知其重要性了。   

平阳“东连上党,西略黄河,南通汴洛,北阻晋阳”。宰孔所云:“景霍以为城,汾河涑浍以为渊”,而子犯也有所谓“表裹河山者也”(均见《方舆纪要》卷四十一)。由两地的形势可见魏国地位,与对于汉抗楚的重要性,这就是为什么刘邦布置荥阳、成臬核心防线时,于安定后方关中后,就急欲控制魏国的原因了。   

双方作战方略:   

(1)魏北联赵代,西凭黄河天堑,扼守临晋、茅津、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西)等津渡要点,而以安邑为指挥中枢,以阻拒汉军的入侵,完全采取守势持久作战。   

(2)韩信采取速战速决的方略,免为魏、代联军所阻,并为迅速摧毁魏豹的抗拒,以免为魏军迟滞于黄河沿岸,乃采取奇袭策略,一策将魏军指挥中枢的安邑袭破之,然后乘破竹之势以进击赵、代。   

3、作战经过   

楚汉二年8月,刘邦得郦食其其使魏回报,就决定举兵击之,遂拜韩信为左丞相,统率步将曹参、骑将灌婴等步骑兵(兵力无记载,依判断步骑当不及三万,因此时荥阳正遭受楚的猛烈攻击)击魏。   

刘邦遣将时,曾作敌情判断,问郦食其曰:“魏大将谁也”?对曰:“柏直”。刘邦曰:“是口尚乳臭,不能当吾韩信”。又问:“骑将谁也”?对曰:“冯敬”。刘邦说:“是秦将冯无择子也,虽贤,不能当灌婴”。三问:“步卒将谁也”?对曰:“项它”。刘邦说:“是不能当曹参,吾无患矣”。   

韩信也问郦食其道:“魏得毋用周叔为大将乎”?对曰:“柏直也”。韩信说:“竖子耳”。   

刘邦、韩信即作上述敌情判断,之后,韩信就率曹参、灌婴等,自荥阳西入关,选定临晋、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南)间为渡河攻击之点。   

当时魏军除守备各城邑外,主力则悉集中以资守御蒲坂、临晋渡口及要塞,其兵力共不超过三万人。韩信乃“因敌情”,而在临晋西岸大事集中船只,佯作大规模渡河攻击之状,以眩惑魏军的眼目;然后率曹参步兵(此次作战皆载于《汉书·曹参传》中,而灌婴传中则绝无记载,可知担任奇袭作战者,定为曹参的步兵。况以木罂渡骑,为事实所难能者,若此,则韩信使用步兵奇袭,当无可疑)潜移于夏阳,以要罂渡军,以疾风迅雷之势南下攻击临晋魏军的侧背,在东张(今山西省虞乡县西北)击魏军,大破之(此处史文甚略,判断韩信此时必继即击破临晋魏军的主力,而灌婴的骑兵也完成渡河的行动)。随之东攻安邑,魏王豹惊惶于汉军的猝至,引兵迎战,韩信又大破之,擒魏将王襄。于是,魏王率残败兵向东退却,汉军急追至曲阳(今山西省安邑垣曲县间),又破之,汉军继续急追,9月,遂擒魏王豹于东垣(今垣曲西)以归。   

4、战后政局及评论   

韩信已掳魏王豹,即领兵北取魏都平阳,并掳豹妻子送至荥阳,遂尽定河东五十二县,置河东郡,并将所俘精壮魏兵送荥阳增援守备。   

此次战役,双方兵力史无记载。依判断魏军的总兵力,当远较韩信军为优;但魏军备多力分,在两次主要战斗中的兵力,似并不优于韩信;而且因韩信的行动,出于魏军的意表,故其抵抗迅即瓦解。韩信8月出兵,9月掳魏王,用兵之神速,于此可见。   

韩信此次作战,是利用“因敌”、“误敌”与“诱敌”的策略,以造成遂行奇袭的方策。但“误敌”与“诱敌”,必须根据“因敌”而运用,如韩信因魏军集中兵力守临晋渡口,全神倾注于此渡口的要塞上,乃故为“陈船欲渡”的“疑兵”以“误”之“诱”之,使魏军忽略对夏阳方面的戒备,遂得以遂行其自夏阳潜渡,奇袭之举。由此我们对孙子“兵因敌而制胜”的名言,可以得到具体的例证与理解。也由此而知,战争原理必须与战争史并读,才可对战争原理获得更深入的理解,而不致陷于“纸上谈兵”;并可进而获得新的创见,与更高的理论。研究兵学者,其应注意及之!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