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名言读书名言

参加读书会的感受

本文已影响 1.55W人 

参加读书会的感受

导语:参加读书会不仅能够和朋友交流,还能产生共鸣,一起谈谈书中的情节、谈谈自己的感悟,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以下是本站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参加读书会的感受,欢迎阅读。

参加读书会的感受

参加读书会的感受(一)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人生沧桑,历经春秋冬夏,历经跌宕起伏,历经阴晴圆缺,不啻为一条蔓延悠久,纵贯始终的河流,期间喜怒哀乐,沿途万千景致,过往风云变幻,虽有历历在目,身临其境的经验和谈资,而常常,道听途说,惠风翻卷,借鉴汲取,才是获得智慧,开拓思维,认知世界,懂得生活,拥有快乐的更大捷径,于是,我们宜应归功之于阅读,但凡阅读,自会让脉搏共鸣章节,让心神通达乐境,让飞翔洞晓方向,让困惑迎刃而解,会补偿缺失,会升华心智,会凝练生命,会乐享过程,人生一路,一路阅读,生活阅读不尽,阅读精彩纷呈!

信仰,进步,快乐,健康,诸如此类,一切的美好,都与心魂有关,都与阅读有关。传道,授业,解惑,古来施教之法,无不通过阅读。清雅向上的文字,是一种绚烂,也是一种韵律,发酵文化的底蕴和传统,张扬人性的善良和本根。亦因如此,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亦因如此,流传久远的一句勉励之言叫做“书中自有黄金屋”。

阅读浸润着我们的生活和生命,泽及一路万千情节,关乎追求自由和据守尊严,关乎坚持自我和收获幸福,关乎坚强,关乎勤恳,关乎真爱,关乎着人世间的一切,清新,完美,以及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比比皆是。由此,唐时《金缕衣》劝喻曰: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所以,只要活着,自应惜时,而且犹要阅读,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诚然,更要学会选择,也要懂得如何阅读。每一次阅读都是与心灵的对话,是一种情愫的宣泄和倾听,与其说触抚到一篇或者一部优美的积极的文字是一种选择,不如说成是一种今世之缘,爱阅读,可以做到不愿释手,可以达成内心最深处的默契。而在每次心领神会的浏览中,感受书香的氛围和快乐,参透寓意的味道和境界,便真的如宋人程颐之语“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了!

余下的,便只是寻一处清静,学堂书桌旁,香茗茶几前,后院亭榭里,南山茅屋边,溪水小桥头,陪白云悠悠,伴清风徐徐,坐着,站着,甚至躺着,抑或慢悠悠溜达着,只要有书,只要阅读,只要入心,聚精会神,心无旁鹜,一味地沉醉,一味地执着,就是优雅的,就是风度的。

由懵懂到颖悟,由兴趣到嗜好,从嗅到书香到遍身书香气质,有一次又一次拍案叫绝的喝彩和洗耳倾听的姿态,这些,都足以丰盈生命,熏染人生。宋代朱熹在《读书有感》发出感叹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阅读,但凡潜以致志,但凡心存美好,确会舒展于灵魂,舞蹈向日月,吭歌与天地。正所谓,知者无畏,智者不惧。

琅琅读书声,不失为一种气势;但阅读也不必拘谨于寂寞,很多时候,孤单也是一种美丽,不必非要黄钟大吕。即便沉默,也是一种声音,只要能够穿透心灵便好。爱上阅读,是一份充实,或专注或随性,只要坚持,一些如约而至的美好总会莅临,簇拥额前颈间,丰沛心智和思维。

一如既往地,还是要阅读,知选择,享乐趣,会消化,得领悟,懂境界。如此,甚好!

如是,爱上阅读,而且坚持,天长日久,自己也会俨然幻化为一本经典,书写着自我的生命历程,流溢着无穷无尽的精彩。活到老,读到老,书香以伴,岁月静好!

参加读书会的感受(二)

读书对我而言:首先是一种享受。但它的前提是,我所欲读的书,必须适应于我阅读的兴趣。好的书,会呈现给我一种高尚的审美境界。一次难忘的心灵旅程。它给我带来的感觉,如遇知音的惊喜,如遇知己的信奉,非笔墨所能形容。其次,阅读一本好的书;能使我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曾学问,广识见。但读书给我带来最深刻的感觉是,我会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无形中扩大了读书的范围。例如,我们知道,古希腊文明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而古希腊文明却从东方文明那里窃取了大量的文化。对古希腊早期哲学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果我们对这一过程不了解,那么对古希腊文明的认识,就必然产生偏见。因此,读书常使识我从一个问题而引进其他问题。扩充了知识面。

喜欢读书,但知识浅薄,我读的书大都是大众型的,文史类书籍。读书有益身心,使人明白事理。书读多了有时也爱钻牛角尖,认死理,但顾大局,懂忍让!

书读多了也敢说真话,大多时受人尊重,与人畅谈也话题多多。闲暇与人交谈不得要领时往往跑题,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感觉!但还是津津有味的说着自己想法与看法!

爱读书的人对书的乐趣,如食山珍海味,享受不尽,品之不厌!每每握拳,每每傻笑,每每摇头,每每沉思!遇与不关连之人观之,觉痴呆无疑。每遇心仪之书如遇知己,必连气读完,有时未勉担误些事,少挣些钱,亦不后悔,每受妻奚落也不为意,久之亦习惯!

书可读,诸事不可忘,心可养,性情不可懒惰!友人无数,亲戚多多,度此一生惟书一知己尔。此知已,不如父母爱我疼我,不如妻儿敬我亲我,不如亲友帮我助我。此知己只藏心底,深爱无须言表,终生受益不敢相忘!此知己启蒙教化愚昧,表达世间理念空旷,放眼万灵无师而学,传遗子孙后世无人拒之,于世无碍!

参加读书会的感受(三)

读书的感受:一本引起你兴趣的书,会埋头阅读,乐此不疲;看到一本公认的优秀作品,你在阅读中引不起共鸣,暂时搁置,这类书会浏览一年半载的,跳着看部分章节;有些书看着看着,很吸引眼球,但是篇章辞语,伏笔太深,作者故意为之,你看过了会放置案头,找时间再次阅读,方才品味着作者的良苦用心。我为此发出领教的喜悦。这便是先人常说的曲笔。对曲笔,因为隐诲,书籍的编辑先生会大刀阔斧地预以修改删节,做作者的有时会曲意迎逢以期出版,也有通过沟通,获得编辑认同。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方自知。

读书我的家族虽然不富裕,但是整个家族的人都在追求知识,一生都在读书,不管有没有多大的前途?都在读书,所以我生活在一个追求知识的家族之中物质不富裕,但是精神方面还是得到了相当大的满足。

首先读书的话,让我走得更远,一直生活在偏远的山村,从小学一直到高中的时候,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最终是通过读书考上大学才走出了大山,走到了外面的世界,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我更加的爱读书,我珍惜每一个读书的机会,有时候废寝忘食的读啊,就怕哪一天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过这些学习的过程也没有脱离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走比如说今天碰到了自媒体,我就选择了坚持,因为我知道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所以读书不仅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活着,而且是为了活得更远,活得更好。

关于读书的感受,上学时候的课本谈不上有感受。有感觉的时候大概是工作以后,作为一名60后,小的时候家里比较拮据,根本买不起课外书。上班后,自己有了工资,我才开始买各类小说,可以说我读过的小说都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喜欢的小说,例如《简爱》,我可以反复读,琢磨主人公的心态、担心人物的命运、咀嚼那些优美的词句。每当沉浸在这种时刻,我就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觉得一天过得很充实,没有浪费光阴。

自己喜欢读书,还可以影响到家人,特别是孩子。记得女儿小的时候,我给她买过一套《马小跳》,每天放学写完作业后,她一个人在屋子里读书,看到有趣处,我们总可以听到她开心的大笑声。由于爱看书,她写作文从来不用发愁,语文课我们也从来没有给她报过补习班。

参加读书会的感受(四)

人生最美妙就是读书的时光,临窗读一本喜爱的书无异于享受一次精神盛宴。对于人来说,书和食物同等重要,食物可以让我们身体强壮,书可以使我们灵魂饱足。古人说的好,书“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读书的过程其实也是交友的过程,把自己融入书中的情节,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与书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邀孔老夫子一起谈心,与李白对酒当歌,和林黛玉葬花吟诗,与苏轼观赤壁风云,看孔明运筹帷幄、鞠躬尽瘁……

我在看书,我让我的灵魂徜徉于五千年的经典文字间,任想象自由驰骋,享受哉,惬意矣!

在这样寂静深秋的寒夜,翻开厚实的纸张,扑面而来幽幽墨香,光华如熙,任时光在书页翻飞的间隙里将流年转换,漫步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奔走于静默无声却鲜活的黑白文字之林,我心足矣!

老师说,“在书香里跳跃的人生,一定是智慧的人生;在书香里浸泽的生活,一定是美丽的生活。”我们的人生能够到达什么样的高度,取决于我们触摸过多少文字,品味过多少书香。经典的文字里有智慧的启迪,读书可以涤荡我的灵魂,读书可以为我们插上双翅,使我们飞得更高更远!

读书就是让迷茫的心找到心灵的归宿!

参加读书会的感受(五)

读书,可以让我们跨越古今、穿梭未来,所谓人生,不过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不同的风景,体会不同的人生。那种深沉的体验,正如空谷幽兰为你送来的一缕芬芳,回环往复,绵绵不尽。好书在手,你会不自觉地被它吸引,难以割舍,于是敛思凝虑,心无旁鹜,细细地展阅。随着一页一页地翻过,书的妙味连同它的芳润会浸入肌肤,随着你的血而流淌、奔涌。

在周末晚上,这里就是我们的天堂,我选择读书。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此时皓月临窗,一卷在手,一见如故。打开书,如开启友人的心扉,在幽幽的墨香中,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无所不尽。昏黄的灯光照在我脸上,温暖洋溢在我的心里!

周末晚上,在书中,我能领悟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意境;在书中,我得到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周末读书,《鲁滨逊漂流记》教我做生活的强者,笑迎人生;《苦菜花》叫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宁静的夜里,品一杯茗茶,在一盏枯灯之前,翻阅一本古书,那是多么让人神清气爽的事情啊!读书是一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读书,便是在追寻自我的精神境界!

“一粒沙一个世界,一朵花一座天堂。”布莱克《天真的预示》里如是说。一本书就是一段人生。

时光流逝,当时光在我们的身上刻下印迹,当浸淫在世俗的空气中的我们慢慢长大,当我们的眼神不再清澈透明,当多彩的画笔被单一的钢笔取代,当草莓冰激凌的夏天被厚厚的试卷掩盖,当我们在分数和排名的围城中苦苦挣扎,当外界改变时,我们也在改变着。于是,冷漠,自私,互相猜忌就在我们的身上慢慢出现。

他们不知道,我的冷漠、自私、互相猜忌只是我看了太多太多的电视剧、手机、电脑,我不想手机变成我的思想,我的人生!

朋友说,人的一生,五年无知,五年懵懂,十年求索,十年奋斗,十年回忆。余下等待………

等待一本好书,等待一个心灵的相遇!

生命是一段向死而生的过程!冗长的一生,就这样被浓缩了。她冷静的道出了结果,而我们却正在迷茫的求索。仿佛已经知道出口,却始终不知道去由的路,在一生的各个阶段,我们经历太多,太多。于是我们也在经历中慢慢迷失自己。

让我们读书吧,让我们找到心灵的归宿!

徐志摩说,树木一排排的后退,照着我们不愿看见的月光。

岁月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结束,在我们还没开始怅惘的时候,他就已经结束。刚刚我们还在回忆,转眼间,我们就被别人回忆。

短暂的童年消失了,懵懂的青春也将结束了,匆匆之间,我们要拿什么来证明自己。我们在拷问着自己,也在拷问着社会。在慌乱中,我们听从了社会的安排,我们用冷漠包裹着自己,我们用审慎的目光看着周围的一切,于是我们被虚情假意重重包裹,我们看不到真实的自己。

只要你想读书,永远不晚!

我在寻找着我的精神家园!

参加读书会的感受(六)

近几日,脑海中时常回荡着上次读书会的情景:一帮小伙伴们围桌而坐,畅所欲言,开怀大笑,不能自已,我则彻底笑声中蹦出了眼泪。

那是多么开心畅快的一幕啊!有时小伙伴也会提到自己的伤心事,忍不住哽咽落泪。但在大家的暖心安慰中,也很快露出了笑容。当我们笑着说出自己的悲伤时,可能已经穿越了悲伤,迈向了成长和喜悦。

我想,我们这些书友们止于认识,甚至还有些生疏,是什么原因让大家能够放下防备,打开心扉,愉快地交流呢?想来想去,想到了真诚二字。

读书会中,我们真诚地倾听对待着彼此,每个小伙伴真实地表达倾诉着自己。在这一刻,我们被允许,被接纳,被看见,被理解;这一刻,我们允许自己本来的样子,允许自己的好与坏、美与丑;允许我们光鲜亮丽、自信坚强,也允许我们渺小脆弱、自卑无力。褪去伪装束缚,真实起来,我们就会轻松愉快,自由很多。

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裹挟在烦恼、冷漠、悲伤、愤怒等不好的情绪中,如何将在读书会中的美好感受迁移在日常生活中呢?我个人觉得,时时铭记,处处保持,常常练习,令这种美好感觉常驻心中。长此以往,不仅人会变得开心快乐,生活也终将会对我们露出开心的一面。

美国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主持的栏目中,很多嘉宾都真诚地叙述着自己的心声,节目深受大家的喜爱。同时她还组织自己的读书会,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我想,这应该也是李老师创办读书会的愿望,是我们读书会的意义所在。有位小伙伴说,参加读书会,感觉就像去恋爱一样,甜蜜而幸福。我自己在读书会中也常常感觉莫名的快乐,这应该是读书会中的书香温暖了我们。

金秋时节,万物慢慢露出自己成熟的果实,我也深情地祝福我们的读书会和小伙伴越来越好,越来越成熟。

参加读书会的感受(七)

我们经常说:开卷有益,可是你多久没有打开一本书了,多久没有完整地阅读一本书了?

不知什么时候,寂寞成为了一个流行语,甚至与现代人的生活、精神丝丝入扣的契合在一起,寂寞仿佛成为了一座精神的方向标。

因为寂寞成为流行语,于是剩男剩女成为时尚,爱情电影大行其道,一个无厘头的爱情电影拍了一部,两部,甚至要拍第三部了……,因为寂寞成为流行语,“囧”、“槑”……这样的网络词汇层出不穷。

2009年4月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发表,在那里我们看见:她在纽约打胎,四个月的胎儿抽水马桶就冲走,冷酷得叫人脊背发凉;她在上海的三段感情以及私生活的声名狼藉;还有网友对书中人物展开一场“人肉搜索”,将半个上海艺文圈都牵扯进了书中复杂的男女关系……

台湾作家骆以军这样评论《小团圆》“一个个不熟悉的、奇异的脆弱或自虐的感伤的张爱玲”;袁琼琼则疑惑:“那个冷淡看世情,冰雪聪明,骄傲自持的张爱玲,怎么会变成《小团圆》里的多疑、委屈、小媳妇似的总是说不对话做不对事的‘九莉’呢。”“不解我痛苦,又何解我忧伤?”在1994年张爱玲拍的照片中,她一如以往的优雅和雍容,只不过眼神中有一些讥诮。看着这样的张爱玲,我们似乎渐渐明白了:

那纠结于细小的虫子(跳蚤)而不断搬家的老妇人,那离群所居,虽然身处闹市可是却避不见客的“别里科夫”,只是因为她深深的埋藏在自己的精神枷锁中。

原来寂寞在特立独行的张爱玲那里也不能免俗。

二十一世纪的人是孤独的,尼采说:“上帝死了!”,人类似乎真正回到了人间的本体地位,相对于神而言,人一下子变得无所依傍,上帝的宠儿一下子变成了孤儿,弗洛伊德发现了“无意识”的秘密,人类深层的欲望被推到了前台,阴暗诡谲的梦境,让我们仿佛一夜之间不认识自己了;人类起初要同野兽搏斗,到了真正要同他们作朋友的时候,发现地球上只剩下人类这个物种了;几十年前,人类向太空发出了“求其友声”的智慧密码,可是至今也没有得到什么回应;这时候,我们才知道人类是寂寞的。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一个感觉,忙碌了一天,一月,一年之后……当我们走上人生的巅峰,当我们迎接掌声、鲜花的时候,本应该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可是一转身,当四处无人的时候,我们心里会突然茫然失措,对生活,对未来有一种无力的感觉。有人说,这是寂寞,也有人说,这是抑郁,是二十一世纪的富贵病。其实,都不是,这是空虚。

我们是“吸毒”的一代,我们被手机、电脑、电视捆绑了我们的生活,今日头条、网易新闻、搜狐客户端,新浪读书……互联网生活在提供给我们便捷的时候,也网住了我们,别人为我们提供观点、提供思考,别人根据我们的阅读喜好不断推送新闻,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接受。我们看起来读了很多很多的文章,接受了很多很多的观点,其实我们的内心是孤独的,因为我们的精神不是独立的。

张爱玲的心里有一座坟,那里埋葬着她始终走不出去的上海滩的往事,而这座坟最终埋葬了她;我们心里也有一座坟,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拿在手上的手机……

中国有句名言叫“君子慎其独。”它告诉我们:即使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喧嚣,即使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追名逐利,可是我们一定要守护内心的精神天地,我们要用冷静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可是“君子慎其独”何其难也,也许我们只能像某些网友说的那样:我们骂的不是生活,而是寂寞。借以聊以自慰。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